《五国志》是作者四时明月的经典作品之一,主要讲述路远李平安的故事,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,文章简介如下: 就在路远研习汉式隶书的时候,一名不速之客,到达了金城。“殿下!殿下!大事不好了殿下!魏国来使!”于盛慌慌张张的前来禀报道。路远点点头,随后便说道:“好啊,带吾去见见那魏使。”片刻后,于盛带着路远到了宣室
就在路远研习汉式隶书的时候,一名不速之客,到达了金城。
“殿下!
殿下!
大事不好了殿下!
魏国来使!”
于盛慌慌张张的前来禀报道。
路远点点头,随后便说道:“好啊,带吾去见见那魏使。”
片刻后,于盛带着路远到了宣室殿内。
“太子驾到!”
随着一声高呼,路远从殿外走了进来。
众臣议论纷纷,心想这太子是不是又想求他老爹给他干什么荒唐事。
路远却不顾朝臣议论,径自走上殿前。
魏使荀黎正趾高气昂的站立着。
路远不慌不忙的开口道:“外臣见了吾,为何不跪?”
荀黎傲气的开口道:“哼!
天朝上国来使,不拜你这小国太子!”
路远哈哈大笑,随后语气略带威胁地说道:“先生岂不知,人在矮檐下,不得不低头的道理?”
荀黎听后,放声大笑道:“哈哈哈哈,外臣出使,早就把性命置身度外,只怕你等小国,杀了我以后,挡不住我大魏的百万雄师!”
“先生此言差矣,魏国欲灭我之心,人尽皆知,岂能因我杀不杀先生而左右?”
荀黎听后,不服气的说道:“哼,诡辩之言!”
“且不论你魏国粮草够不够养你那百万大军,纵是养得起,东北燕国,南方吴蜀二国,皆对你等虎视眈眈。
我大潞再不济,也有七八万精兵,加上羌骑兵,约莫十万,你魏国若要灭我,拿不出二十万精兵来,休想!”
荀黎听后,笑着说道:“二十万精兵于我魏国如蝇头蚂蚁,挥手即有,招手即去,怎么会拿不出来!”
“哈哈哈哈,先生是聪明之人,岂不知鱼死网破,玉石俱焚的道理。
魏国乃大国,若到时候因为吞了我们这小国而至于灭亡,那才是得不偿失!”
荀黎被怼的哑口无言,路征笑着解围道:“好了好了,荀大人一路辛苦了。
你家陛下的文书我自会细细观看,你就到馆驿下榻吧。
退朝。”
散朝后,路远来到御书房,路征正在翻阅魏国皇帝送来的文书。
“父王,儿臣以为,魏使此次前来,肯定没安好心。”
路远说道。
路征点了点头,“孤也这么认为,从刚才荀黎的表现来看,此人并无真才实学,只是一个狂妄自大的竖子而己。
唉,可见魏国有多看不起我们啊。”
路远随后问道:“父王,不知魏国送来的文书上写了些什么?”
路征听后,把文书递给了路远道:“你自己看看吧。”
路远接过文书后,细细观摩,看了半天,隶书他倒看得懂一些,奈何这个时代没有标点符号,他只看得懂大概意思。
大概意思就是,让潞国早日归降魏国,会给潞王及其太子封个享乐侯和安逸伯。
路远看完后,点点头说道:“父王,若是魏兵来犯,我们有几成把握将其击退?”
路征说道:“儿啊,我们国无良将,兵力疲弱,若魏军来犯,恐怕只能殊死一搏。”
李平安心想,何不学习孙权,对魏国上表称臣,但实际上却还是独霸一方的政策呢?
于是,路远笑着说道:“父王,儿臣倒有一计。”
路征十分惊喜,随后问道:“儿啊,你有什么计谋?”
“我大潞如今,与西蜀、魏两国接壤,国内又有胡、羌人作乱,实在不宜动兵。
依我看,我们可以派人为魏、蜀两国皇帝上降表,先忍一时之辱,再图腾云之时啊!”
路征点点头,随后说道:“此计甚好,若魏、蜀两国交战,我国方有一丝喘息之机。”
路远笑着说道:“那就请父王亲书两份降表,差人送到成都和洛阳吧。
父王这两份降书中还要写明,现下我国与魏或蜀交战,若他们再不受我们的降表,我们就要亡国了。”
路征点点头,提起手边的笔砚,便开始写起了降表。
路远刚想离去,可又想到了一件事,随后说道:“父王,天水城可在我们手上?”
路征说道:“天水在我大潞境内,怎么了?”
路远听后,笑着说道:“无事!
无事!
儿臣先告退了。”
路远回到寝宫后,急忙唤来了于盛道:“于盛,你差人到天水去寻一个人,姓姜名维,字伯约。
寻到此人后,重重有赏。
还有,去把我们与西蜀相连的几座城池的旗帜,都扯下来换成西蜀的旗帜,过几个月再换,再派几个人到魏国境内散布流言,说是我国正在与蜀国交战。”
于盛听后,略有迟疑,随后即刻便下去传令。
李平安心想道:“这幼麟虽然还未成,但是确确实实是个猛将,且看到时候他资质如何,只是我这……还缺一个谋士啊。”
半个月后,两份降表己经分别送到了洛阳和成都。
魏国探子来报,说是探听到蜀潞正在交战,潞国边境的几座城池己经挂上了西蜀国的旗帜。
司马懿一眼就看出是假,刚想劝谏。
怎奈何曹丕一意孤行。
魏国朝堂上,曹丕笑着下令道:“虎侯、郭淮、张勤何在?”
“臣等在。”
“朕命你等领兵五万,驻于定西,待到蜀潞两败俱伤之时,先起兵攻下金城,再南下取汉中。”
“臣等接旨。”
而蜀国这边,诸葛亮看着那封降表,露出了笑容,随后他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,潞国此计,乃是想要借此降表威慑我朝,据边关探子来报,潞国边境己经挂上了我朝的旗帜,想来此降表应该也有两份,魏国那里应该也有一份。”
刘禅慌忙的询问道:“那依相父所言,眼下应该如何?”
诸葛亮笑着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,司马老贼奸猾,必定会首接出兵攻伐潞国,我可缓慢行军,驻扎于汉中,待到其两败俱伤之时,潞国可灭矣。”
刘禅听后,点点头说道:“那就依相父所言。”
诸葛亮下令道:“赵云、魏延,你二者各领兵一万,一路驻扎汉中,一路首击武都,切记,只可略略击打,决计不可攻城,待看到魏军伐潞之时,金城一破,尔等即刻北上,一路攻武都,一路攻河池,夺下此二城后,武都郡将尽归我大汉。”
“丞相,凉州那么大,为何偏偏只取武都啊?”
“哈哈哈,凉州小麦,多生长于武都、金城、武威三郡,其中武都小麦产出颇多,若得武都,少说三十万石,多则五十万石,往后两年,我军粮草无忧矣。”
诸葛亮胸有成竹,似乎己有必破潞军之势。
赵云和魏延领命后,各引了精兵一万,魏延驻守汉中,而赵云佯攻武都。
诸葛亮谋划得当,让假意攻潞让魏军来掺一脚,自己再渔翁得利。